【摘要】氣候投融資工作既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具體抓手,也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工作舉措。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應緊密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改革創新、探索實踐、積累經驗,推動我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和高質量發展。做好氣候投融資試點,需要把握好五個堅持,即堅持目標導向、堅持因地制宜、堅持創新驅動、堅持突出重點、堅持協同推進;三個統一,即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和任務與高質量發展的統一、金融創新和風險防范的統一、政策引導和市場主導的統一;一個觀念,即全局觀。
【關鍵詞】碳達峰;碳中和;應對氣候變化;氣候投融資;試點
【作者】李高: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
本文為氣候投融資專題文章
載于《環境保護》雜志2022年第15期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應對氣候變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關乎人類前途命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將應對氣候變化擺在國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取得顯著成效。2021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3.8%,比2005年下降50.3%;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6.6%,風電、光伏裝機量、發電量均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世界保有量的1/2,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基本扭轉。
二是碳市場發展取得重大進展。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第一個履約周期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每年覆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45億t,是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有效發揮促進企業減排和碳定價作用。
三是適應氣候變化工作不斷深化。堅持減緩和適應并重,發布《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積極謀劃與建設美麗中國相銜接的適應氣候變化目標和任務。與有關國家共同發起成立全球適應委員會,積極推動全球適應領域務實合作。
四是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做出重要的中國貢獻。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巴黎協定》的原則和目標,建設性參與氣候變化多邊進程,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26)期間發表《中美關于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為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議》發揮重要作用。深入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边@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將應對氣候變化擺在國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協同推進實現氣候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的多贏,彰顯了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
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下簡稱“雙碳”目標),我國成立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發布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和煤炭、電力、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的實施方案陸續出臺,科技、碳匯、財稅、金融等保障措施不斷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加快構建。下一步,我們就要腳踏實地加以落實,動員各部門、地方、行業、企業和全社會投入這場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之中。
開展氣候投融資工作的重要性和具體舉措
當前,氣候資金供需矛盾的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綠色低碳轉型和“雙碳”目標的落實,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存在巨量資金缺口,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根據有關機構測算,中國2021—2030年實現碳達峰的資金需求為14萬億~22萬億元,而由2030年碳達峰到2060年碳中和的資金需求則在百萬億元級別。引導和促進各類資金更好地響應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目標,是一項艱巨任務,更是一項全新的重大課題。2015年,我們以“強化投資引導,加大金融支持”為重點,創新提出氣候投融資概念,并于2016年首次將“完善氣候投融資機制”寫入由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氣候投融資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側重對氣候效益的考慮。
氣候投融資工作既是落實“雙碳”目標的具體抓手,也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工作舉措。生態環境部正積極部署和加快發展氣候投融資工作,通過政策引導和協同,動員更多的資金投入應對氣候變化領域。
一是制定和發布氣候投融資的頂層設計文件。2020年10月,生態環境部等五部門共同發布了《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這是我國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重大對外宣示精神出臺的第一份重要文件,也是我國氣候投融資領域的第一份頂層設計文件。
二是推動金融部門對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做出系統性響應。在生態環境部的建議下,中國人民銀行成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生態環境部支持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修訂《綠色融資統計表》中涉及低碳經濟、氣候融資的有關內容,調整相關統計口徑。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參與聯合出臺氣候投融資指導意見和試點工作方案,并參加氣候投融資試點的評審工作。
三是加強部企戰略合作。2021年以來,生態環境部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簽署了合作備忘錄。生態環境部將引導和支持金融機構積極開展金融工具和服務模式創新,充分運用市場手段推進減污降碳工作的市場化進程,不斷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支持力度。
四是重視發揮氣候投融資在支持減污降碳工作中的作用。2022年6月,生態環境部等七部門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強調“扎實推進氣候投融資,建設國家氣候投融資項目庫,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2021年5月,生態環境部等八部門印發《關于加強自由貿易試驗區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自由貿易試驗區利用現有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碳減排項目的支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氣候投融資試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實現“雙碳”目標進行的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必須深入分析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充分認識實現‘雙碳’目標的緊迫性和艱巨性?!薄半p碳”背景下氣候投融資工作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步入新的發展階段。但同時,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氣候投融資工作剛剛起步,氣候投融資體制機制尚不健全,政策標準、評價體系尚未有效建立,專業隊伍和人才儲備不足,距有效發揮作用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地方作為落實我國“雙碳”目標的責任主體,氣候資金供需矛盾突出,對氣候投融資工作認識不充分、理解不到位、工作基礎弱等情況普遍存在,亟需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探索差異化的氣候投融資模式,創新組織形式、服務方式和管理制度,動員更多資金流向減緩氣候變化和提高氣候韌性領域。為此,2021年年底,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發布《關于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的通知》,正式啟動以應對氣候變化為目標、以強化各類資金有序投入為重點的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推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氣候投融資先進經驗和最佳實踐。2022年8月,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發布了《關于公布氣候投融資試點名單的通知》,根據各地方推薦情況,綜合考慮工作基礎、實施意愿和推廣示范效果等因素,確定了23個氣候投融資試點地區。
關于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的幾點認識
先試點經驗、再總結推廣,是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經驗。做好氣候投融資試點,需要把握五個堅持、三個統一和一個態度。
堅持從五個方面推進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齊心聚力、敢為人先
一是堅持目標導向。氣候投融資是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實現“雙碳”目標服務的。試點地方要堅持目標導向,緊扣國家戰略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對標“雙碳”要求,促進投融資更好地為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和行動服務。地方開展的氣候投融資活動要與國家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相銜接,切實防止出現“泛綠”“漂綠”“洗綠”等行為和變相支持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的情況。
二是堅持因地制宜。各地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基礎能力不同。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沒有統一模式,要充分考慮地方實際,因地制宜開展探索。試點地方要切實按照經省級人民政府同意的試點工作方案和實施方案進行統籌謀劃、系統部署、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緊密結合地方實際,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氣候投融資有效路徑,以發揮氣候投融資助力試點地方能源結構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的作用。
三是堅持創新驅動。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的關鍵在于創新。試點地方要“有破有立、先立后破”,有效識別和著力解決阻礙氣候投融資發展的“瓶頸”問題和市場障礙,大力鼓勵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勇于探索體制機制創新,激發社會資本的動力和活力,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與外資進入氣候投融資領域,推動一批具有顯著氣候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項目落地。試點地區要挖掘低碳創新技術和項目,培育具有創新精神的氣候友好型企業和金融機構,形成激勵低碳創新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為低碳創新搭建知識分享平臺和產融對接機制。
四是堅持突出重點。2021年年底,由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印發的《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方案》提出了八項重點任務,并明確了部門分工,為地方開展試點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試點地方要因地施策,重點推進氣候投融資在地方層面的體制機制和相關標準建設,推動模式和工具創新,持續強化組織保障和激勵約束機制。要加快建設氣候投融資項目庫這項重要工作,規范建庫,確保入庫項目質量,積極培育本區域氣候投融資項目。
五是堅持協同推進。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涉及部門多、覆蓋領域全、參與主體廣。思想統一和行動一致是推進氣候投融資工作的重要保障。這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生態環境部將牽頭,樹一面旗,即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一個導向,即落實“雙碳”目標實施戰略,發揮引導和推動作用。加強政策協同,既要將環境政策、能源政策、產業政策納入政策“工具箱”,更要發揮投資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支撐作用,為氣候投融資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和營商環境。確保標準協同,科學制定氣候投融資重點項目和技術的地方標準,使標準充分體現國家政策、國際規范和地方實際。重視支持領域的協同,氣候投融資要有力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有效支持氣候減緩和適應項目并重。推動行動協同,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部門、地方、金融機構、企業和全社會的積極性,不斷擴大市場主體、拓寬融資渠道,形成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和推動氣候投融資工作的良好局面。
推動氣候投融資試點要確?!叭齻€統一”
一是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和任務與高質量發展的統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實現“雙碳”目標是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為我國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新動能。因此氣候投融資試點要堅持減緩和適應并重,不斷提升減污降碳協同能力。試點地區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既要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的盲目發展,又要正確處理碳排放密集型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融資需求。氣候投融資既要服務減污降碳工作,也要支持低碳轉型工作,應該成為試點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二是金融創新和風險防范的統一。金融創新的本質在于推動“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氣候投融資試點既要勇于創新,積極探索和開發與氣候效益相掛鉤、有效支撐碳排放權交易的金融產品,同時也要建立全面科學的風險管理體系,切實防范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推動氣候投融資試點的健康穩步開展。
三是政策引導和市場主導的統一。氣候投融資試點既要更好地發揮政府部門的引導作用,也要充分發揮金融機構、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的主導作用。政府部門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充分利用碳市場這一重要政策工具,通過碳價格發現機制提升市場主體的減排動力和能力,推動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引導金融機構和企業不斷優化投資結構和資產質量;強化碳核查制度,不斷完善碳核查的方法和監管力度,進一步提高氣候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透明度,提升市場對氣候投融資的信心;建設國家氣候投融資項目庫,打造氣候項目和資金的信息對接平臺,為市場提供產融對接服務。
氣候投融資試點要有全局觀念
試點工作要做到以點帶面、輻射全域,因此不能把眼光局限在試點地區,而是要面向全?。▍^、市)、面向整個經濟帶推動氣候投融資工作,以“雙碳”目標為引領促進區域協同和資源共享,并實現共同發展,做大、做強氣候投融資工作,從國之大者的高度認識“雙碳”目標的意義。
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的重要宣示是我們的共同責任和時代擔當。我們要緊密圍繞黨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按照生態環境部等相關部門的政策文件要求,大力推進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為落實“雙碳”目標做出貢獻。